摘要:核磁共振雖然沒有輻射,但是價格較高,禁忌癥也較多,且有些方面核磁共振不如CT。如:對肺小結節、骨骼結構的細節表現、骨折等。所以究竟選擇X光、CT還是核磁共振,都需要醫生對癥選擇哦。
我們在放射科常見的設備一般有普通X射線攝片機、計算機X射線攝影系統(CR)、數字X射線攝影系統(DR)、X射線計算機斷層攝影裝置(CT)、核磁共振成像(MRI)、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裝置(DSA)等。
X射線到底是什么?
X射線攝片機,包括普通X射線攝片機、計算機X射線攝影系統(CR)、數字X射線攝影系統(DR),我們常把X攝像俗稱為拍X光。
它可對人體胸部、腹部、腰椎、四肢等部位進行正位、側位進行攝影診斷。
X射線輻射高嗎?
在獲得影像同時,受檢者也會接受一定的輻射劑量。單次檢查的劑量并不高。
但因為此類設備分辨率高,曝光成像時間極短,大大縮短了病人檢查和等待的時間。
按照環境保護部和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2017年聯合發布的《射線裝置分類》公告,X射線攝片機屬于Ⅲ類射線裝置,Ⅲ類為低危險射線裝置,事故時一般不會使受到照射的人員產生放射損傷。
CT據說比X光看的清楚,是這樣嗎?
舉一個形象的例子,面包大家都吃過,如果把CT比喻成切片面包那就非常形象了。
我們可以看下圖,現在把X光片的影像看作是后面那個還未切開的吐司,在最上面一層隱約可以看見一些由內向外發散的小黑點,但不是很清晰。
我們再給吐司做一個“CT檢查”,把它切開成一片一片的。做完檢查之后發現,里面竟然別有洞天!剛剛不確定的小黑點原來是一顆一顆的葡萄干,而且當中還有若干的葡萄干。
細細回味一下,相信大家能體會兩者在影像學表現上區別了的吧。
所以,CT是利用X射線束對人體某部位進行斷層掃描,獲得人體被檢部位的斷面或立體圖像。它可以提供人體被檢查部位的完整三維信息,可使器官和結構清楚顯影,清楚地顯示病變。
CT檢查對骨損傷、胸部疾病、心及大血管等具有重要的診斷價值,已廣泛應用于臨床。
在必要的時候,CT是非常有意義的!
ct長這樣
CT好,那我直接拍CT不行嗎?
NO!
X光片和CT的原理是一樣的,都是利用X射線的穿透作用,通過組織密度不同的人體后形成輻射線衰減強度不同的影像。
但是,CT輻射劑量較普通X射線機大,患者所接受到的輻射劑量會更大一些,不宜將CT檢查用于常規診斷手段,另外,CT在價格上也更昂貴。
如果在X光片上發現可疑的病變影像,又不能確診時,這時我們才會會再建議給予CT檢查作為加強輔助。
核磁共振又是啥咧?
再舉一個例子,相信大家都搖晃過礦泉水瓶。
在搖晃的時候,你會發現水分子會開始振動,我們的手能感受到這種振動,過一會兒水分子才會平靜下來。
核磁共振也是這樣。
核磁共振,英文簡稱MRI,是目前能用于人體身上最為精密和昂貴的醫學成像設備之一。
它會使人體中所有水分子磁場的磁力線方向一致,這時磁共振機的磁場突然消失,身體中水分子的磁力線方向,突然恢復到原來隨意排列的狀態。
所以,核磁共振也被戲說為是搖搖看的檢查。
這么聽來核磁共振輻射更大?
錯!
核磁共振無射線傷害,不存在電離輻射,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的影像檢查方式。
對于頸椎病、腰椎間盤突出等椎間盤疾病,需要觀察軟組織,優選核磁共振;
同樣,對于關節、肌肉、脂肪組織檢查,核磁也是首選。
那我多花點錢,選擇核磁共振不是最好嗎?
核磁共振雖然沒有輻射,但是價格較高,禁忌癥也較多,且有些方面核磁共振不如CT。如:對肺小結節、骨骼結構的細節表現、骨折等。所以究竟選擇X光、CT還是核磁共振,都需要醫生對癥選擇哦。
X射線攝片、CT、磁共振成像已成為三駕馬車,三者有機地結合,能使當前影像學檢查既擴大了檢查范圍,又提高了診斷水平。
希望通過今天的科普大家可以不用談放射色變,選擇合適的放射方式,幫助我們更好的找到病因,更快的治療疾病。
快速連結:骨科點點讚
R74ED41585DDFG
哺乳期懷孕能打胎嗎小腿連著腦心肝!煉腿5分鐘,遠離癡呆、中風、心髒病,收藏~產品體驗微交互(二)香菇的做法大全 香菇的食療方法